留学回国人员的就业特征
作者:admin 2023/5/29 信息来源:

  1.回国原因

调查结果显示,国内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和到位的疫情防控是留学人员选择回国的最主要原因,将近一半的个体选择了这两项回国因素,国内近年来出台了许多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为留学回国人员提供了有竞争力的待遇;其次是亲朋好友在国内,亲情是留学人员最难以割舍的因素;然后是国内的经济发展形势和创新创业环境等因素。在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际经济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国内更好的疫情防控效果与经济发展形势成为吸引留学人员回国的主要因素。另外,个体的家国情怀和爱国精神也驱动着留学人员回国。


  2.工作经历

(1)海外工作经历

留学回国人员中22.06%的个体不具备海外工作经历,即使有海外工作经历,其海外工作时长也往往较短,32.31%的个体在海外工作的时长不到1年,35.71%的个体在海外工作的时长为1-3年。一方面,留学生在海外劳动力市场面临着文化、生活的不适应和身份上的歧视,寻找工作有较大的障碍。另一方面,海外工作经历较长的个体基于自身积累的工作和生活经验也更可能选择留在海外而无法被国内调查观测到。


(2)国内工作经历

调查留学回国人员样本中,有10.28%的个体还未在国内工作过,有国内工作经历的个体通常工作时间也较短,大多分布在3年以下。这与留学回国人员的学历背景及年龄分布结果相一致,大多个体处于取得硕士学位不久的年龄阶段,因此具有较短的工作年限。


  3.当前工作状态

从留学回国人员的当前工作状态来看,85.85%的个体处于在业状态,8.06%的个体处于失业状态,6.09%的个体退出劳动力市场。


从失业或退出劳动力市场的原因来看,48.64%当前没有工作的个体是因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实习,36.25%的个体是因为缺乏实践经验而难以找到工作,其次是招聘信息渠道的限制,留学人员身处海外,对国内招聘信息的获取就面临着时滞和不通畅的问题。留学人员在海外学习时期相对较短,语言文化差异及身份等限制,使其获得实习机会的可能性较小,或者缺乏与国内企业相适应的实习经验。另外,在疫情的冲击下,外出实习也面临着严重的阻碍。留学人员再升学或参加公考等备考过程也是造成个体未就业的主要因素,长期的备考挤占了实习和搜寻工作的时间,同时也可能错过招聘季而影响求职。


下面将以留学回国人员当前的工作或最近一份工作为基础,对个体工作搜寻、转换、工作地点、户籍迁移、创业情况及其他主要工作特征进行分析,因此,考虑的是4198个具有国内工作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子样本。

  4.工作搜寻与工作转换

(1)搜寻时长

从留学回国人员的工作搜寻时长分布来看,有国内工作经历的个体中约39.30%找到当前或最近一份工作所用的时间不到1个月,34.52%的个体搜寻时长在1-3个月。即超70%的留学回国人员可以在3个月内找到工作,表明留学回国人员在国内寻找工作的难度不大。一方面,留学回国人员往往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同时具备语言优势,以及对海外市场环境的了解,在劳动力市场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另外,从留学回国人员的基本特征及海外学习特征可以看出,较多个体在自身能力、家庭背景及校友资源等方面相对更强,也就更可能获得较多的信息来源,具有更强的搜寻能力。


调查显示,留学回国人员回国后初次工作时间与取得海外最高学位时间平均相距20.58个月,详细分布如图所示,其中70%以上的个体可在取得海外最高学位后两年内开始国内的第一份工作。这一时间间隔明显长于国内搜寻工作的时长,说明留学人员在毕业后可能在海外居留一段时间后再回国开始工作。


(2)搜寻途径

留学回国人员进行工作搜寻的最主要途径包括专业化的招聘求职网站、人才招聘会及直接向用人单位申请,其次是学校途径,然后是通过社会网络。可以看出,工作搜寻主要是依靠个人申请或专业化的网络信息渠道进行。


(3)人才引进

当前,各地的人才政策已较为完善,留学回国人员作为地方希望引入的高人力资本可享受多种人才补贴待遇。调查表明,约76.44%的个体享受了人才引进政策。具体而言,一半左右的个体享受到了住房便利和生活补贴,其次是落户便利,然后是科研创业支持,最后是配偶子女安置等。


(4)工作转换

在具有国内工作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中,38.76%的个体只在国内从事过一份工作,49.40%的个体在国内从事过两份工作。可以看出,大多数留学回国人员进行工作转换的频率并不高。毕业后开启工作阶段的早期,选择稳定踏实的步调对于积累工作经验和形成良好的职业背景对于之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在国内从事过两份及以上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最长一段工作经历所持续的时间大多分布在半年至一年和一年至三年之间,个体转换工作的频率大致在一年左右。


(5)居留意愿

96.16%的个体打算今后一段时间仍留在当前工作所在城市。37.61%的个体选择定居在当前就业所在城市,29.01%的个体选择居留3-5年。较多个体会选择在一定时期后迁移,可能是无法长期承受一线城市生活的高昂成本如房价、教育等,选择积累够一定的财富水平后迁移,或是工作一段时间合同服务期满后迁移等。


  5.主要工作特征

(1)工作地点

留学回国人员当前或最近一份工作的地点分布与回国后初次就业地点分布基本一致,多分布在北京、天津、广东、上海、河北以及江浙地区。一方面,留学回国人员回国后工作转换频率很低,当前工作或最近一份工作很可能就是第一份工作,因此体现不出迁移的方向和特征。另一方面,即使选择转换工作,大多数个体仍会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点,追求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高的薪资水平,还可充分利用就业的经验和人脉资源。相对于初次工作地点,主要工作地点的分布略微有从北上广向其他新一线或二线地区转移的趋势,可能存在少部分个体在较大的生活压力和工作节奏下选择了转移到家乡或二线城市等。


4-24 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地点分布

(2)行业分布

留学回国人员主要工作所处的行业中,分布最多的两个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金融业。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数字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时代加速到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繁荣发展需要相关行业的人才,这些领域也能带来优厚的薪酬,而成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热门行业,吸引着留学人才的大量涌入。


具体而言,约三分之二的留学回国人员处于数字经济产业,与去年四分之一的比例相比大有提升,数字经济领域的人才供给显著增加。


细分看来,在数字经济产业工作的留学回国人员中,有27.06%分布在数字技术应用业,32.78%分布在数字产品制造业,8.72%分布在数字要素驱动业,26%分布在数字产品服务业,5.44%分布在数字化效率提升业。


(3)单位规模

留学回国人员中约25.37%的个体所在单位拥有的从业人员数量为50-100人,在100-200人的占22.32%,分布在非大型企业成为较为鲜明的特征。从以上分析也可知,留学人员多分布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多为创新创业型,具有小而精的特征。


(4)单位类型

从所在单位的类型来看,分布最多的是三资企业,占23.46%,其次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高校,然后是民营企业等。留学人员在海外学习期间形成的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以及对海外市场环境的了解,以其海外学习背景进入有外资引入的企业工作也有相应的熟练度和适应性。国企和事业单位的工作往往有较强的稳定性,近年来也成为毕业生竞相进入的岗位。取得博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具有海外教育和学术背景,在高校也更受欢迎。另外,国内的民营企业发展也非常繁荣,比如以华为、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为代表的企业都是各行业的领军力量,也吸引着留学回国人员的加入。


(5)所处职位

从留学回国人员在单位中所处的职位分布来看,16.60%的个体处于普通员工的职位,25.54%的个体成了基层管理者,35.42%的个体已晋升到中层。可以看出,留学回国人员在单位多处于基层管理岗位。留学人才作为各地引入的高层次人力资本代表之一,在引入地方后将获得职业发展和晋升上的便利,同时其自身也具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和能力,因此已有较多处于管理岗位。


(6)薪酬状况

留学回国人员中,35.66%的个体税前年薪在20万—29万元,33.28%的个体税前年薪为10万—19万,30万元及以上的占到了22.58%8.48%的个体税前年薪在9万元以下。薪酬分布情况也与职位分布特征相符合,平均年薪大致处于20余万。


分性别来看,相对于男性,女性更多分布在20万以下的薪酬区间,更少分布在20万以上的薪酬水平上。一方面,劳动力市场可能存在着性别歧视;另一方面,女性可能会出于个人偏好或家庭需求的考虑,选择工作时长较短、压力较小的工作,薪酬水平也就较低。


4-32 分性别的留学回国人员薪酬水平

(7)工作时长

63.22%的留学回国人员的周工作天数为5天,28.13%的个体平均每周工作六天。这与当前一些企业的工作制度有关,比如多数互联网“大厂”纷纷实行“大小周”或“996”工作时间安排,而非正常的双休制度。


从日工作时长来看,45.64%的个体日工作时长分布在810小时,7.02%的个体日工作时长超过10小时,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的个体占比为47.33%。多数个体的工作时间已经超过了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因其所处行业多分布在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些行业的工作大多工作压力较大,普遍要求较长的工作时间。


(8)工作满意度

留学回国人员中,对主要工作持非常满意状态的占45.97%,认为工作满意的占38.16%,有12.63%的个体认为工作一般,3.24%的个体对主要工作持不满意的态度。可以看出大多数个体对个人的工作现状较为满意。


  6.户籍迁移

留学回国人员中,约62.65%的个体将户籍迁移到工作地,37.35%的个体并未选择迁移。由上文的分析可知,各地为了吸引人才的流入对留学回国人员的户籍迁入限制有一定的放松政策,同时为了留住人才也会以迁入户口作为发放人才优惠政策的条件,因此总体迁移比例较高。


留学回国人员选择把户口迁移到工作地点主要考虑的是当地的人才引进政策,获得高等学历的相应人才补贴,其次是当地的教育和医疗环境状况,然后是城市发展前景。这说明各地的人才引进政策的确起到了较好的引才效果。


  7.创业情况

(1)创业经历

留学回国人员中,将近一半的个体曾经创过业或当前正在创业。一方面,留学回国人员可能拥有较强的个人能力、家庭经济实力、校友资源等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更加开放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性思考模式,创业的能力和实力相对较强。另一方面,国家对于创新创业行为的鼓励和支持政策也吸引更多的人回国创业。因此,留学回国人员的创业比例相对国内毕业生而言较高。


(2)创业环境满意度

拥有创业经历的留学回国人员中,57.41%的个体对国内创业环境的评价为非常满意,27.52%的个体持满意的态度,认为国内创业环境一般的个体占11%4.07%的个体对国内的创业环境持不满意的态度。总体而言,留学回国人员对国内创业环境的满意度较高,创业环境良好。


(3)创业困难

从留学回国人员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分布可以反思当前国内创业环境的不足,进而加以改善。具体而言,技术成果难以转化、融资困难和研发水平有限是使创业人员感到困难最主要的三个因素。其次是相关创业服务不到位。然后是人力成本和竞争等市场因素。因此,国内创业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可主要从提供创业指导、便利化融资渠道和贷款服务以及完善相关的服务体系等方面入手。


  8.收入状况

从留学回国人员2021年的总体收入水平的分布形态与薪酬状况相似,但绝对水平上高于薪酬水平,其他非工资性收入也在发挥着作用。具体而言,年收入水平处于10万元以下的占13.29%10万—20万之间的占28.40%,处于20万—30万的占28.81%,处于30万—50万的占17.44%50万以上的占12.06%


版权所有 © 山西省出国留学人员服务中心  晋ICP备2021018820号

Copyright© 2010-2018 http://www.sxlf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